团队负责人
李晓东,男,1984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面向气体吸附与分离的新型多孔材料计算设计与性能调控研究,材料构效关系的高通量模拟研究,以及机器学习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在研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近20篇。
团队成员
刘秀英(教授/博士)、于景新(副教授/博士)、祁园园(讲师/博士)、武庆杰(讲师/博士)、张哲(讲师/博士)。
目前团队有教师6人,均为40岁以下青年博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团队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教育厅项目3项。近五年在J. Mater. Chem. A,Appl. Phys. Lett.,J. Am. Chem. Soc.,Int. J. Hydrogen Energ.,J. Phys. Chem. C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共发表SCI论文近30篇。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纳米多孔材料、低维度材料、热电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的原子分子设计与性能调控,重点关注材料的吸附与分离性能、电子结构与输运性质、复合材料界面性质以及极端条件下材料的结构与物性转变。团队致力于运用物理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等多尺度理论模拟手段和高通量计算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炼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准则,从而实现目标材料的设计与发现,努力为跨越材料研究中实验体系复杂性与理论模型简化性之间的鸿沟迈出重要步伐。
主要研究方向
1. 多孔材料拓扑导向设计与吸附分离性能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纳米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骨架(MOFs)、共价有机骨架(COFs)、沸石分子筛(ZIFs)等的计算设计、修饰、改良,以及各种新能源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等在材料中的吸附与分离,材料构效关系的高通量模拟,以及机器学习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等,为相关实验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2. 低维材料功能化设计与性能调控
该方向主要进行单分子,磁性金属分子及其他低维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重点关注材料的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质、催化性质等,深入研究分子中电子及其自旋的物理机制和行为特性,为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单分子纳米器件提供理论参考。
3. 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与物性
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设计及模拟是当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团队面向科技前沿,结合理论、实验和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极端条件下富氢材料、热电材料以及含能材料等的“微观-介观-宏观”结构、物性及其演化规律,主要开展包含结构、应力、应变、输运、超导、电场、磁场等方面的研究,基于多尺度计算对材料演化过程、变化机理、物性模拟、产物分析进行全面理解,加深对理论和实验数据的自洽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极端条件下高性能材料奠定基础。
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优化
该方向主要进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优化,主要研究粉末冶金制备的SiC/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如位向关系、晶格匹配、界面缺陷、应力对界面强度的影响,为相关实验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招生计划
团队目前在读研究生7名,每年计划招生3-6名研究生。欢迎对计算模拟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加入!